财政政策需从收支两端发力,助力实现高质量就业和充分就业。
文/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石英华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就业优先置于宏观政策层面,强化了各方面重视就业、支持就业的导向,中央与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稳就业、促就业的政策措施。从一季度官方数据来看,在就业优先政策和各项政策措施持续发力下,我国就业形势总体稳定,但仍面临较大压力,就业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就业的高质量和充分性仍面临挑战,财政政策仍需在其中发挥积极作用。
当前城镇化进程中,人口向大城市集聚的特征明显,大部分省份下辖城市人口在收缩。人口流动的规模仍然较大、地域分化明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就业的稳定性。就业不平等、就业歧视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经济增长基础尚待稳固,经济社会运行面临较多不确定性。这些都会影响就业岗位的充足性、就业结构的优化、就业质量的提升、就业环境的改善,以及就业稳定性的增强。
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稳增长、调结构、防风险各大政策目标的实现才有基础。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政策,财政政策需从收支两端发力,助力实现更高质量就业和更充分就业。
收入端,最根本的财政政策无疑是进一步落实好减税降费政策,激发微观主体活力,促进就业增加。
今年我国实施了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预计全年减轻企业税收和社保缴费负担近2万亿元。随着增值税减税、降低社保费率、对小微企业实施普惠式减税、放宽可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的小型微利企业标准等相关政策措施相继落地,通过税费减法实现就业加法的效应将逐渐显现。
支出端,财政政策需要加大对重点群体的扶持力度和对重点领域、薄弱环节的投资力度,为更高质量和更充分的就业创造条件。
强化对重点群体就业的扶持力度方面,采取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加大就业创业支持力度,重点解决好高校毕业生、青年人群、农民工、退役军人等群体就业。
同时,扩大高职院校奖助学金覆盖面、提高补助标准,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强化职工技能提升和转岗转业培训,提升就业人才技能;加强对城镇各类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帮扶,在税收和资金上给予有效的支持,支持优化灵活就业和创业环境。
加大对重点领域,薄弱环节的投资力度方面,着重支持结构调整、科技创新、乡村振兴、区域协调发展等重点领域发展,加大新型基础设施、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短板的投资力度。支持教育、育幼、养老、医疗、文化、旅游等服务业加快发展。支持提高民生保障水平,改善就业环境,促进就业平等,促进劳动者素质提高,促进人力资本的积累。
此外,创新政策手段支持就业容量大的小微企业发展,也是财政政策助力稳就业的应有之义。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支持,通过国家融资担保基金支持融资担保、再担保机构作用的有效发挥;通过奖补资金政策支持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融资担保业务降费;通过普惠金融发展专项资金,提高普惠群体和重点领域金融服务的可得性,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
CONTENT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