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我国脱贫攻坚战的决胜之年,做好52个未摘帽贫困县、建档立卡贫困家庭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的就业工作,是高校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
开展岗位精准推介
“很多同学都想去这家企业,竞争很激烈,我的硬件条件并不太突出,感谢学校的推荐,让我顺利签约。”谈到成功入职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即将奔赴工作岗位的燕山大学2020届石油工程本科专业毕业生李云龙难掩心中的喜悦。而就在一年前,刚上大四的他还在为即将面临就业发愁。
李云龙来自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县,母亲由于生病长期住院,平时全靠父亲照顾一家四口的生活,家庭生活十分困难,是建档立卡贫困大学生。考虑家里情况,他打算毕业后直接就业,缓解家中经济压力。从大三起,他通过学校勤工助学计划到招生就业处担任学生事务助管,负责审核单位资质、接待进校企业等工作,这让他提前了解到企业的招聘需求,也在工作中收获了求职经验。不过,面对就业,他还是有些担心。“听往届学长学姐们说,我们专业求职并不容易,特别是找一家对口的企业。如果从事与本专业无关的工作,我很不甘心,而且和其他专业的同学同台竞争压力比较大,跨专业求职又不具备行业优势,所以非常焦虑。”
让李云龙没想到的是,升入大四后没几天,他就接到了辅导员和招生就业处老师的电话,向他询问就业意向、收集电子简历。“之前了解过石油企业的工作环境、薪酬和福利,我就跟老师说想去专业对口的企业。”随后,李云龙陆续收到了学校发送的相关企业岗位信息,并被招生就业处向用人单位重点推荐。2019年9月,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来校招聘,李云龙参加了企业宣讲会,在个人努力和学校推荐下,宣讲会后,他顺利与企业签订了就业意向书。“我是就业扶贫的直接受益者,找到了工作,还清了助学贷款,感谢学校。”李云龙说。
2020届燕山大学建档立卡贫困毕业生和残疾毕业生共有231人,为了实现供需精准对接,大四伊始,学校就着手摸底掌握了贫困家庭毕业生的就业期望、岗位需求,对用人单位的招聘信息按地区、学历、性质、行业、岗位等进行了精准分类,推送给每一位毕业生。“我们统一收集电子简历,组织老师通过打电话、发邮件等形式进行重点推荐,并及时跟进求职进展,反馈求职结果。学校还建立特殊群体毕业生电子帮扶卡、‘一人一策’帮扶工作台账,明确帮扶责任人。”燕山大学招生就业处副处长陈树冬介绍,为做好重点群体的就业帮扶,学校积极调动各类资源,举办网络双选会、线上专场招聘会135场,参会单位1280家次。就业网、微信公众号发布1500余家单位招聘信息,共提供岗位数3.8万个。目前已向100多家单位重点推荐了150名建档立卡贫困毕业生,其中80余名同学已经被录用。“虽然量比较大,但是我们争取做到‘一对一’辅导和推荐。对于暂时未就业的学生,将会继续做好不断线的就业服务。”陈树冬说。
多渠道挖掘岗位信息,精准对接供需,是帮助毕业生争取更多就业机会就业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截止6月21日,教育部24365推出“52个未摘帽贫困县毕业生专场”“互联网企业助力52个未摘帽贫困县大学生专场”已汇集招聘企业3.1万余家,招聘岗位信息63万余条。佳木斯大学举办“2020届建档立卡毕业生网络双选会”,提供岗位6697个,为困难毕业生搭建平台,促进就业。
扶智扶志两手抓
打通贫困家庭毕业生就业之路,不仅在于畅通信息渠道,还要在思想上提升其就业信心。
“我所学的专业本科就业的话可以考虑技术岗位或者是销售岗位,最初求职的时候职业选择不是很清晰,不知道如何精准的找到自己的定位。很多优秀的企业对学历的要求比较高,我想着自己学历和能力不太够,对自己没有什么信心,不敢去投递简历。”赵洪婷来自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县海子沟乡大有山村,是东北大学2020届毕业生。在最初的求职阶段,职业选择困难和信心不足成为困扰她的两大问题。
了解情况后,学校辅导员主动帮她预约了就业指导中心老师进行一对一咨询。剖析当前问题,明确职业定位,提醒面试重点和注意事项,安抚焦虑情绪……在与老师的深入交流中,赵洪婷的就业思路越发清晰。“我最终选择了科研技术方向,定位在企业的技术岗,简历制作中也针对岗位需要进行了调整,更加精准的投递。”赵洪婷说。同时,她还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彩虹成长计划--综合能力提升项目》课程。“我来自农村,在人际沟通等方面不是很好。在课程上,老师对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培训,给予及时鼓励和相应支持,让我增强了就业信心。”
现在,赵洪婷已拿到比亚迪、华测检测、中钛科技等多家企业的offer,并如愿成功签约中核四〇四有限公司。“虽然中核在甘肃,工作环境相对艰苦。但我在高中和大学的时候受到了很多社会的帮助,希望回到西北,尽己所能,回报社会,‘把到祖国最 需要的地方去’的报国情怀传递下去,在国家重点领域中发挥自己的价值。”赵洪婷表示。
做好家庭贫困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服务,激发大学生的就业主动性,各高校积极行动。东北大学加强全员个性化指导,开设《毕业生就业指导》《大学生就业胜任力培养》《彩虹成长计划--综合能力提升项目》等课程,鼓励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员选修。开通“关爱热线”,组织专职职业咨询师、辅导员、班导师、研究生导师密切关心、及时回应每一位网络求职遇到困难、遭遇挫折、急需帮扶的毕业生,给予及时鼓励和相应支持。关注家庭经济困难、就业困难和湖北籍毕业生等特殊学生群体的就业需求,实施湖北籍学生就业、心理、学业等立体化精准动态管理模式。“截止目前,9159金沙游戏场40名2020届‘未摘帽52个贫困县’生源毕业生中已有31人基本确定工作或升学单位,9人在备考事业单位或继续求职过程中。”学校学生指导服务中心主任刘云飞表示。在兰州理工大学,学校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举办2020届重点群体等未就业毕业生帮扶训练营,来自各学院的65名重点群体等未就业毕业生同学参加集训。中国海洋大学为2020届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举办职业素养训练营,提高其职业素养和求职技能;为2021届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本科毕业生举办“励志∙启航”职业素养训练营,并根据学生参营表现发放130元至300元不等的求职形象提升补助。
“挂图作战”帮到底
今年,云南农业大学毕业生黄明亮拿到了江西正邦集团、深圳诺普信农化股份有限公司和新疆自治区吐鲁番市农业推广示范中心植保站3个offer,他非常感谢学校提供的一对一就业帮扶。
黄明亮来自于52个贫困县之一——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属于建档立卡贫困户,是学校重点关注、重点帮扶和推荐的对象。
今年2月,黄明亮加入了学校就业创业指导服务中心组建的建档立卡家庭毕业生、全国52个未脱贫贫困县毕业生和云南省9个未脱贫贫困县毕业生等3个QQ群。求职伊始,他就接受到了来自群内推送的企业信息。“前期学校进行了毕业生就业意向调查,向我们推荐的岗位很有针对性,薪资待遇、专业要求都符合我的需求,而且还推送了很多针对贫困毕业生的专项政策信息,给我们就业选择提供了很大的空间。”黄明亮说,求职中,学校就业创业指导服务中心、院系老师、班主任和辅导员都主动跟进就业情况,了解就业进展。“简历投递了哪些企业,有没有反馈,面试效果怎么样,每个阶段老师都会询问。如果对推荐的企业不满意,还会对我们的求职意向、希望企业薪资等方面进行再了解,再推荐,并对我们的面试、方法和技巧进行指导。”黄明亮说,今年受疫情影响,就业的压力比较大,老师们的鼓励和切实的一对一帮助,让他树立了良好的就业意识和信心,纾解了就业压力和情绪,就业更加从容。
“对于重点群体毕业生的就业,学校‘挂图作战’,确保每位学生由院领导或学院老师直接挂单,辅导员、系主任、班主任全员参与。坚持人盯人、盯到底,一帮一、帮到底,及时了解和反馈同学们的就业情况,确保他们全面就业、尽早就业和有质量就业。”云南农业大学就业创业指导服务中心主任张东艳表示,针对重点就业群体,学校组建了湖北籍、建档立卡家庭、全国52个贫困县、云南省9个贫困县、怒江籍、迪庆籍毕业生等6个工作QQ群,群内有专门负责推送岗位信息、专项政策信息的老师和辅导员,随时做到有信息推送,有问题反馈。同时,学校每周至少召开一次由校长或者是分管校领导参与的就业工作推进会,了解各学院就业情况。“每个班级会逐一汇报当前的就业情况如何,做了哪些工作,有哪些疑难问题,大家一起想办法解决,学校、学院、系部联合压实工作责任,做好就业服务。”截止7月20日,云南农业大学已就业毕业生4060人,其中建档立卡家庭毕业生就业率49.9%,52个贫困县毕业生就业率48.7%,湖北籍毕业生就业率53.3%,怒江籍毕业生就业率40%,迪庆籍毕业生就业率35.5%。“越到后面就业工作越难做,我们要求每个学院心中要有对策,针对不同学生出现的就业难题,开展分类指导,同时做好统计核查,确保学生就业率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张东艳说。
加强兜底保障,不让一个贫困生掉队。7月12日,教育部办公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国务院扶贫办综合司联合下发《关于做好52个未摘帽贫困县建档立卡贫困家庭高校毕业生就业精准帮扶工作的通知》,对升学培训促就业、政策岗位促就业、专场招聘促就业、精准服务促就业、对口支援促就业等多种方式,助力走好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黑龙江省实时关注、动态管理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毕业生、52个未摘帽贫困县生源毕业生、湖北籍毕业生、少数民族毕业生、残疾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进展,进一步强化精准推送、重点推荐、个性化辅导、责任包保的帮扶体系。安徽师范大学为建档立卡家庭毕业生、残疾毕业生、未摘帽贫困县生源毕业生和湖北籍毕业生等重点群体毕业生开展“五送”活动(送指导、送信息、送岗位、送资金、送心理疏导),配备“一对一”帮扶联系人,坚持人盯人、盯到底,一帮一、帮到底。华中师范大学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毕业生实行一生一策,包干到人,每周通报一次进展情况。
主动宣传,重点引导,加强反馈,把疫情对贫困家庭毕业生就业的影响降到最低,让保障有效,让成果可见,已成为各高校、地方以及教育主管部门的共识。
据了解,52个未摘帽贫困县共有2020届高校毕业生13.3万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毕业生4.5万人。为确保贫困家庭毕业生就业政策落实、服务落实、帮扶落实,教育部已将贫困家庭毕业生就业帮扶情况,纳入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对省级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工作、教育部2020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进展情况专项调研及各地各高校毕业生就业率通报工作机制。
CONTENT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