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报告明确要求积极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到就业是民生之本,要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党的十九大报告再次提到就业是最大的民生。2019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分析研究2020年经济工作会议上又将“就业工作”放在“六稳”之首,可见大学生就业工作成为构建和谐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中国梦必须要做好的一项重要工作。相关数据显示,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对整体就业的不利影响已经不可避免,尤其是考虑到中小企业的用工需求,会让就业形成一系列负面的连锁反应。而2021年高校毕业生将达到909万人,为历史之最,省属院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更加严峻。笔者结合在二级学院工作十余年的积累,对9159金沙游戏场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提出“守正出奇”的突围思路,不周之处,请大家斧正。
一、恪守正道
对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从工作定位、工作态度和工作方法三方面,我的认识如下:
1.工作之“道”
如果将高校看成一个企业,毕业生就业就是产品销售。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如果以毕业生的就业率作为工作的考核评定指标之一,类似于企业中对市场销售部门的业绩考核。若干年前,高校毕业生是“统招统分”,如同计划经济条件下,企业的产品也是统一划拨。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是高校从计划经济到有计划的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的产物。如是,这项工作对于高校改革将发挥极其深远的意义,这个部门的工作质量至关重要,身居就业一线的教师落实更为关键。
2.经验之“道”
疫情期间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目前经验乏陈,如同“下海”初期,人们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毫无经验一般。在四处探路,不断创新、勇于试错,发现问题、及时纠错、不断调整的周而复始的“小步快跑”过程中,中国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目前的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也需要我们有坚定的信念去适应新形势下高等教育改革对我们提出的新要求,特别是在疫情期间要不畏难、不避让,迎难而上、锐意进取。疫情发生后,还需要我们在工作的过程中常反思、多审慎,既要有主见,也能广泛听取不同意见,接受并熟练使用诸如“腾讯会议”、“主播”等新鲜事物。做到这些,需要有对事业的无比忠诚和自身良好的职业操守。
3.就业之“道”
疫情当下,在“用工荒”和“就业难”同时并存的今天,要反思的不只是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专注于本职工作来看,我们应该如何改进工作以适应当前的需求呢?毕业生就业不同于产品销售的是,产品是“死”的,学生是“活”的。产品不会挑客户,但是,学生一定会挑选雇主。
明确异同点,要求我们在工作中,将学生就业指导与就业市场开拓并行,并以“同行”作为工作目标。这一工作目标对我们的要求是,站在学生的视角看就业市场,选取有利于学生的切入点,展开工作。优秀毕业生的示范作用、往届毕业生的带动就业等,用毕业生与母校之间、与院系之间、与老师之间的情谊,牢固地建立学生就业“根据地”,实现“就业指导-教学优化-招生推荐”的良性循环。
当然,除了毕业生这条学校与社会的连接路径之外,学校各项工作开展的过程中,与社会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些联系的背后,有各类优质的就业资源,他们了解学生、认同学校,需要我们沉下心,用对学生的关爱与负责,去耐心梳理、悉心维护。
二、奇局突围
在工作实施层面,我提出“奇局突围”的思路。工作布局冠之“奇”,仅列新做法,不对常规工作赘述。实施工作坚持“一个中心两手抓”。
所谓“一个中心”,即: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既是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出发点,也是落脚点。对学生群体就业情况的分析,可以从各院系设立专业时明确的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需求分析入手,这是就业工作开展和落实的依据。
认真比对专业培养目标与学生的就业岗位,仔细分析专业设立时的人才需求分析,与现实就业环境的差距,与院系一起“务实”“较真”地开展相关调研工作,摸清家底。对学生个体就业情况的分析,可以从部分学生选取专业时的就业目标和渠道入手,认真做好调研工作,然后在调研的基础上,尝试指导学生,实现入学时的“就业梦”。
通过对这部分学生的个案分析,可以得到相关专业生源和毕业流向的第一手资料。“大一统”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固然有常规的存在价值,但是,这种贴近学校实际、来自学生实例的个案指导与分析,更具价值和影响力。
学生的职业梦想可以相互激发,毕业流向可以互为借鉴,职场拓展可以以老带新。通过对这两方面分析结果的比较研究,可以尝试找到学生需求、人才需求和院系培养方案共荣共生的良性循环链。
“两手抓”意味着“一手抓就业,一手抓创业”。就业以“良性循环链”的构建为抓手的话,创业则以“落实政策、形成合力”为保障。国外高校有专门的创业学院、创业专业,麻省理工学院、哈佛大学的“创业创新中心”等模式也陆续引进到国内高校。当产学研一体化的协同创新计划与有天使投资人、创业导师、基金公司参与的高校创业指导团队接踵而至时,为大学生的创业提供了经验、资本、行业接引等诸多利好。各地陆续出台的大学生创业扶持计划,也为毕业生提供了很好的创业环境。“抓创业”需要我们在梳理国家及省内政策的基础上,指导创业学生用好这些政策,同时引进和对接这些创业领域的资源。
三、效率保障
工作除了有思路、有方法,还应该有效率保障,以确保能如期实现工作目标,执行到位。从小出生在军人家庭的我,追求“言必信、行必果”的工作作风。具体而言,我会从三方面来落实效率保障:
1.“四有”工作流程:有布置、有分解、有检查、有共商。工作的布置和检查不是年初、年中、年底的“三关”,而是按照工作的目标分解,落实每月每周的工作子目标。工作完成到位的,有经验总结和分享;工作完成欠佳的,有存在问题的沟通共商。
2.“五维”数字量化评价体系:工作中,坚持结果导向。也就是说,不问苦劳问功劳。对院系的学生就业率考核评价贯穿全年,重要时段每天分解目标,每周排名,通报工作进度。通过严格的毕业生就业档案管理,落实流向追踪,搜集雇主评价。将推动学生实现高质量就业作为工作目标,逐步建立五维数字量化评价体系,通过学生就业率、学生创业孵化率、追踪信息达成率、平均薪酬排名、雇主满意度排名,将工作目标与数字化考核指标一致。
3.理性做事与感性为人的统一。理性做事,强调的是“言必信,行必果”,通过周而复始的量化考核不断接近、达到、超过最初的工作目标。理性做事,强调的是“对事不对人”,这个过程中,工作目标的不动摇、量化标准的坚守和量化结果的通报,都需要坚持标准不徇私。在对数字进行解读的过程中,会遇到具体困难、特殊情况、突发问题时,又需要感性为人。与就业专班同仁协同作战、共商出路,以心交心,构建良好的工作氛围。
匆促之中,对这个不陌生但不专业的工作领域,提出了上述“守正出奇”的突围设想。不周之处,诚盼斧正。
CONTENT END